Discuz!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

资讯

订阅

安徽推行“绿肥+秸秆”协同还田技能

2020-06-05| 来源:互联网| 查看: 317| 评论: 0

摘要: 近日,笔者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了解到,近10年来,安徽省加快绿肥新品种与“绿肥+秸秆”协同还田等新技......
刷百度下拉

  近日,笔者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了解到,近10年来,安徽省加快绿肥新品种与“绿肥+秸秆”协同还田等新技术推广应用,累计为农户新增纯收益近10亿元。

  一年红花草,三年地脚好;绿肥种三年,薄土变良田。“紫云英又叫红花草,是一年生豆科作物。种好紫云英是培肥地力、提高稻谷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重要手段。紫云英翻压后可以直接供给土壤养分,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,改良土壤结构,活化土壤微量元素及微生物。”安徽省农科院土肥所所长张其安介绍,种紫云英当肥料,每亩可减施化肥30%左右,同时稻谷单产还能增加30至40公斤。更重要的是,用绿肥种的水稻,稻米品质更好。

  “我们的绿肥利用团队自上世纪60年代起,长期从事绿肥相关领域的研究、应用和示范推广。”张其安表示,上世纪90年代安徽省农科院土肥所提出的“全素平衡施肥”“以小肥换大肥”“以磷增氮”“以钾促氮”等理念和技术,有力地推动了安徽绿肥的推广应用。

  自2010年以来,依托“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”,安徽省农科院土肥所科研人员在绿肥作物种质资源创新、优质高产紫云英品种选育、绿肥高效利用、绿肥高产留种上做了大量研究,并在国内首创了双季稻区“紫云英+晚稻秸秆”协同还田技术模式。

  “紫云英与水稻秸秆协同还田,不仅解决了秸秆还田的难题,而且增强了绿肥氮和秸秆碳的养分供应及培肥协同性,促进土壤高效培肥。”张其安说,其间的原理就是碳氮共济,水稻秸秆的碳氮比为60∶1左右,当秸秆进入土壤时,会暂时消耗大量土壤氮素,影响水稻的氮素供应。而紫云英鲜草的碳氮比在15-20∶1,采用稻草和绿肥混合翻压还田,可以将混合物的碳氮比平衡至30-35∶1,有利于促进紫云英和秸秆的腐解。同时,稻草的分解可为紫云英固氮提供能源物质。

  近年来,安徽省农科院土肥所选育了“皖紫1号”“皖苕4号”等优质高产绿肥新品种。在大力推广“紫云英+秸秆”协同还田技术的同时,还充分发挥紫云英肥田、蜜源、食用等多功能特性,构建了“菜用+翻压”和“蜂蜜+留种”两种紫云英高效利用模式。

  据了解,安徽省紫云英种植面积在上世纪80年代曾达到1500多万亩,但到90年代末减至80万亩左右,近两年逐渐恢复到200多万亩。“随着人们对优质农产品、良好生态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,减少化肥投入,增加土壤有机物料投入,已势在必行。”安徽省土肥总站副站长余忠表示,在“绿色兴农”政策推动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带动下,全省绿肥种植面积呈现逐年回升的良好态势。

分享至 : QQ空间

10 人收藏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收藏

邀请

上一篇:暂无
已有 0 人参与

会员评论

关于本站/服务条款/广告服务/法律咨询/求职招聘/公益事业/客服中心
Copyright ◎2015-2020 振安百科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Powered by 振安百科网 X1.0